收藏随笔
官窑说
文/崔世荣

南宋官窑遗址
四十年前,单位安排我去开封出公差,为一企业讨债。
对于去开封我还是很乐意的,因为那时候出差少,没有条件旅游,公费出差,权当旅游,这自然是开心不过的事。
在我意识里,只知道开封是汴州,是古都,清明上河图就是描绘的那里的景色,此外那里是宋官窑的发源地。
那时候去开封,坐的是长途汽车。近二十小时的行程,路很烂,车也很破,没有高速,所谓国道,也就是砂石路和沥青路混合道,路途漫长而辛苦。一路汽车不断颠簸和震动,灰尘从窗外飞扬进来,弥漫在空气中。
这种粗犷的行程虽然令人颇感疲惫,但内心却依然期待着开封这座古都的美丽和繁荣。然而,到了开封并没有感受到清明上河图的繁荣,也没有寻到官窑遗址,就连来的目标也没有完全达成。
那时候,骗子满天飞,货物到手不付钱,好在工商局同行很给力,帮我们要到一部分抵债物资,也算交了差。
债权人派了车把货拉回去,开到商丘,车又坏了,没办法又租了大车,只好连货带车一起运回去,同行的人员坐小车,大车上装小车, 那时感觉也没有人货混装的禁忌,一路到家,没人查问。
后来,在商丘又碰到地痞寻衅滋事,把同行的同事揍了一顿。
所以,有很长一段时间,我对河南的印象一直不好。
直到二十年后,我再去开封,发现城市大变样,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升。现在按照清明上河图做了一个现代版的景区,走进景区,或多或少能寻找到一点点北宋的痕迹。当然,从开封古城中还是能窥见一二的,如今开封确实也生机勃勃,记忆中的画面已无踪影。
开封是宋官窑的出生地,北宋是中国瓷器发展最繁荣时期,以汝、官、哥、钧、定最为有名,古有见到官瓷面,江山做一半之说,文人雅士,权臣贵冑也难见官瓷一面。当时的官窑瓷器珍贵程度可想而知。



笔者收藏的北宋官窑葵口洗
但可惜的是,至今还没有找到宋官窑的遗址。对于宋官窑遗址,争议很多。
收藏界与陶瓷鉴定界历来有“官汝不分”之说。很多人都听说过宋代的汝窑,据记载汝窑的天青色釉,以名贵玛瑙粉入釉,其色泽青翠华滋,釉汁肥润莹亮,有如堆脂,视如碧玉,扣声如馨,质感甚佳,有“似玉非玉而胜似玉”之说,古来多少佳句皆难诉尽汝窑“云破天青”之美。
在河南宝丰清凉寺出土了一个汝窑遗址,北宋汝窑有着“青瓷之首,汝窑为魁”的美誉,位列北宋“五大名窑”(汝、官、哥、钧、定)之首。社会上除了有官汝不分,还有哥汝不分和汝钓不分之说。分与不分,谁对谁错,我搞不分清,专家说了算,历史再验证。
汝窑承前,官窑启后。尽管汝窑烧制的青瓷闻名遐迩,却似乎没有抓住“文艺皇帝”宋徽宗的喜好,他曾公然“弃汝兴官”打造了第一个属于皇家的官窑!他按照自己的设计、亲自指挥烧制。
宋官窑是陶瓷史上第一个由朝廷独资投建的“国有”窑口,也是第一个被皇帝个人垄断的瓷器种类。我收藏一个北宋官窑葵口洗,一个宋代的洗子,有人说南宋官窑,但从其特征上看个人认为是北宋官窑,大官釉,或者百及碎,可惜有点残了。

